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 > 正文

将继续深耕 北醒分享车规激光雷达成果

2023-07-03 11:26:59 来源:汽车之家

日前,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醒”)首次“Media Friends”沙龙活动在京举办,北醒CEO李远分享了北醒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思考、在思考之下的成果,以及对行业未来趋势的预判。


【资料图】

【北醒CEO李远】

区别于大多数新品发布会或分享会的官方话术,北醒CEO李远以十分接地气的话术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感知、决策以及控制三大单元的第一个单元,以小看大十分重要,它的本质就是构建一个新世界,要想让新世界运转更好,就要以造物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已经完成了很多物质主体的构建,和人体差不多同样有着眼睛、鼻子、四肢以及大脑,这些就是传感器、电池系统还有CPU、GPU等等。如果站在更高的阶段来看待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东西是不怎么变化的,就像介电常数等物理量。而在激光雷达领域只需要抓住这些不怎么变化的量就可以应对绝大多数的感知场景,比如通过形状或者样子就知道前方是辆车或者是个人。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获得信息呢?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声波、电磁波、触碰还有气体探测,但最高效也最准确的毫无疑问是电磁波,而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造物主手下——激光雷达的核心“武器”。众所周知激光雷达价格不菲,但北醒CEO李远却十分乐观,贵的原因只因为激光雷达是新一代传感器,在汽车上它还没有大面积普及,而且人才培养也不够,但这些做着做着也就上去了,成本也就低了,当然平台化是解决高成本的好办法。

北醒经调研发现,车企对感知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同样算力、芯片还有感知硬件的成本也会上升,再加上车型迭代速度加快,激光雷达能够适配越多车型越好,最好是什么都不改,只要提升激光雷达的性能就好了,通过技术降低成本,再加上模块化设计,更低的售价也会更吸引消费者买单。

一般控制成本有三个维度,第一就是和供应商协商优化利润空间,通俗来讲就是降价,但长期来看会降低服务和质量;第二是提升生产力水平,如提升精度和生产自动化;第三是完全升级架构,相同的价格下向供应商索要更高的技术,这样既保证了供应商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供应商的进步,而车企也会获得更好的产品,再加上平台化生产,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据北醒CEO李远介绍,“北醒应龙平台”采用2D扫描的阵列收发方式(波长为905nm),与传统的1D扫描方式相比,2D扫描解放了收发方式,高线束(如512线)不需要过多堆料就可以实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无需堆发射和接收,像上海车展发布的AD2-s 256线激光雷达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那么多线束的好处是什么?举个例子,当车辆以100km/h的车速行驶时,一个22cm小目标物(平放的轮胎高度)出现在路面中央。常规情况下,从发现目标物到刹停的极限刹车距离至少需要70m。而目前的128线激光雷达对小目标的有效探测识别距离只有31.5m,而等效512线激光雷达有效识别距离可以达到126m,因为它的清晰度已经可以和1080P的摄像头相媲美了。此外,北醒激光雷达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靠软件定义,比如局部高清和全局高清,让车辆在特定环境下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作为供应商,北醒CEO李远还表示,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大家在用我们的产品。在未来,希望激光雷达的成本、算法都能得到优化,一点点做起来,北醒也将对此继续努力。

对于车规级激光雷达领域,北醒CEO李远还有一些想法:

激光雷达算是较为完美的传感器,与摄像头相比更加节约算力,性能也要更好,他非常看好激光雷达能够普及在15万元左右的家用车型上。而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忍痛,等待激光雷达在国内市场的爆发期和政策惠利,而北醒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同时也非常认可北醒与全球知名供应商捷普的合作。

对于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李远透露这还是要看车企的需求,他们要什么,供应商就会做什么,在激光雷达的失效年限上,那就要看车企的投入了,但不能否认的是未来智能车的增量部分基本就是激光雷达。对于大众普遍关心的4D毫米波雷达,还尚未和激光雷达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将来的发展。

写在最后

在智能车时代,配备激光雷达的确是未来的大趋势,而更加清晰的高线束激光雷达(如512线以上)更会是日后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内,512线激光雷达也并非北醒一家企业主攻,像一径科技也有512线的布局,未来,激光雷达企业很可能会迎来512线的大乱斗,让我们拭目以待。(图/文 汽车之家 郑晨)

查看同类文章:车闻轶事更多精彩内容:产销数据销量榜-政策解读行业视角>>汽车之家车闻-快速真实的报道 深入犀利的点评<<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