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荀子《修身篇》(4) 译文: 调理性情、修养身心的方法是:对性情刚烈、倔强的人,就用心平气和来柔化他;对思虑过于深沉的人,就用坦率、善良来同化他;对勇敢大胆脾气暴躁的人,就用疏导的办法来辅助他;对性急嘴快、言行不慎重的人,就用该动则动、该止则止的道理来节制他;对胸怀狭隘、气量狭小的人,就用宽宏大量的道理来扩展他的心胸;对卑下、迟钝、贪图利益的人,就用高尚的志向来激发他;对庸碌平凡、才能低下又散漫的人,就用良师益友来改造他;对怠慢轻浮自暴自弃的人,就用将会招致灾祸来警示他;对单纯朴实、端方拘谨的人,就用礼仪音乐来协调他,用发散思维来开导他。 治气养心的方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按照礼义去做。最关键的是得到好的老师,最能发生神妙作用的是专心一致。这就是调理性情、修养身心的方法。 原文: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秋雨堂浅见: 在这里荀子提出了修养身心的三个要点,一是按照礼义做事,二是得到良师的教导,三是专心一致的坚持下去。 关于依礼而行的问题,荀子在上文已经做了专门的强调。关于专心一致坚持不懈的问题荀子在此并没有做过多的讨论,而是把话题重点聚焦在如何针对不同性格和不同品行的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问题上。这显然是对为师者的指导和要求。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荀子“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晚年离职居兰陵时曾在家授徒,历史上有名的李斯和韩非就是他的学生。由此看来,荀子是有资格为师者之师的。他在这里给为师者所提出的如何改造人培养人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从荀子的这些要求来看,他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品行好的还是不好的、性格刚烈的还是敦厚温顺的、胸怀宽阔的还是器量狭小的、端庄文雅的还是低俗粗鲁的,他都有相应的教育思想和措施。这同时说明他也从孔子那里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论语》记载:有一次子夏问孔子,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学生都要拜到您的门下跟您学习? 孔子就告诉子夏,颜回懂得仁义,但是他不知道变通,所以仁义心很强的人就要学习变通;子贡口才很好、很聪明,但是不够谦虚,所以像他这种才辩之士要学习谦虚;子路非常勇敢,但是不懂得避让,所以像他这种勇敢的人要学习如何避让,如何回避;而子张这个人为人庄重,但是他不太合群,所以像他这种庄重的人应该学习如何跟别人沟通交流。这些人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能看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们发掘优点,改善缺点。这个就是这么多优秀的人要跟着我学习的原因所在。 荀子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家学说最有影响的继承者,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从他身上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2023.6.29.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