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倩
【资料图】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6月30日14版
两年一届的盛会如约而至。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高朋满座,宾主尽欢。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湖南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载体。博览会线下唯一常设展馆、先行区核心区承载地,就是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
这是一片承接转移的“新沃土”、自由贸易的“新高地”——
雨花区块拥有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地方对非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各种平台优势叠加,雨花区块发展潜力正成倍地叠加累积。
这是一块成果丰硕的“试验田”、满载收获的“苗圃地”——
在长沙片区的113项改革事项中,雨花区块承接了96项,实施率和完成率均达100%。累计形成23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其中全国首创6项、全省首创6项。
这是一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连接非洲的“共同体”——
一个个重点项目铺排落地,两年多来累计落地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684.5亿元;一个个企业纷至沓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5071家,远远超过雨花区块成立前的历史累积;新设立企业数2259家,相当于高桥大市场成立25年来的企业数总和。
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际,我们走进雨花区,看这片土地两年来种出的硕果。
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董元君 摄
倍增的自信心——信心源于制度,也源于机制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在前、作示范,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省委领导寄语长沙走在前、作示范,雨花区深刻领会,深化前期探索、主动担当作为。
由落子布局而精耕细作,由多点突进到全面开花。过去的两年,雨花区块持续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探索,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
中非贸易发展之初,机制体制欠缺,各方力量分散且缺乏机构统筹、缺乏专业综合服务平台。雨花区块推出中非跨境产能合作“政研商金”协同新机制,创新构建“政府、专业智库、企业主体”协同推进模式,有效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政策沟通、平台联通、市场畅通及资金融通。
协同模式之下,各项机制、举措纷纷带来喜人变化。
沟通更顺畅!如创新打造的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交易平台,侧重解决非洲非资源型产品在国内的销路及定价方式等阻碍货品自由流动的问题。
资金更充足!构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风险补偿机制,针对高桥“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外贸特点,引导和鼓励外贸供应链企业积极服务中小微出口企业。
资金流通更便捷!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是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中非经贸深度先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已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促成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汇至中国并兑换成人民币业务。
服务更专业!雨花区块拥有我国首个对非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专业平台,学习相关知识,获知非洲国家最新技贸信息及评议基地报送的风险预警信息,还可以直接提交评议意见,与评议基地进行互动交流。当前,基地已完成线上平台的搭建,对54个非洲国家的通报可以实时抓取、自动翻译。
……
在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事项中,雨花区块承接了96项,其中牵头试点任务5项,承接了309项具体措施中的264项,占比近九成。
制度创新+机制保障,让“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自2021年区块成立以来,实现进出口总额近320亿元,对非贸易近60亿元。尤其是去年,实现对非贸易31亿元,同比增长302%。
激活的生意经——活跃的市场源于产业体系的完善,源于产业链条的拉通
推动中非经贸往来,雨花区块诚意满满。
雨花区是商贸大区。2022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2478亿元、增长 4.5%,总量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榜单中排名第五。雨花区已有的市场体系优势,在非洲经贸往来中再次实践。
雨花有完整的产业生产、销售、推广体系。针对非洲产品,从2021年起,雨花区块启动“非洲产品品牌仓”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鲜明非洲特色的品牌,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扩大贸易规模。对纳入“非洲产品品牌仓”的品牌,雨花区块不断扩大产线,比如以卢旺达干辣椒为原料加工的“火酋长”辣椒酱,便有雨花区推广之手的加持。如今,“火酋长”辣椒酱有肉酱、素酱等口味,并开发了辣椒面、辣椒油等干辣椒制品。
雨花区发达的商超体系,对非洲产品敞开怀抱。在去年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网购节上,湖南高桥大市场与雨花区通程、步步高、盒马、新佳宜、好润佳、七鲜等商超签署非洲好物销售联盟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非洲好物首次系统性进入长沙商超体系,市民可在家门口淘非洲好物。
为解决物流成本,雨花区甚至腾出空间让非洲打造海外仓。今年4月,尼日利亚出口产品海外仓在雨花区电子商务物流园启用,这是该国在东亚地区设立的首个海外仓。仓库面积约4000平方米,首批入库的农产品包括干姜、芝麻、高粱等,共计1500余吨。
生意来,雨花给予最便利优惠的政策支持。近年来,立足于国家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雨花区块建立系统完整的市场采购贸易生态体系,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外贸、简单做出口。
牵手更多的生意伙伴,雨花区块搭建出口产品基地。在这里,汇聚湖南及周边省市一大批特色出口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形成中部地区规模巨大、品类齐全、产业高度集中的出口产品基地,湖南优质产品在这里可通过市场采购等方式报关出口。去年,雨花区携手溆浦,依托自贸雨花区块平台优势,探索市场采购、对外贸易“飞地模式”,更多“湘品出海”。
目前,雨花区块推出了10条进出口产业链建设运营,包括咖啡、坚果、干辣椒、芝麻、花生、木制品等6条进口产业链和小农机、小五金、预包装食品、日用品4条出口产业链。
“链式思维”推进,合作步伐更坚实,合作领域更广阔。
以咖啡为例,目前,雨花区块已拉通了非洲咖啡采购、研发生产、品牌孵化、展示销售等环节,使得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30%。2022年,借助咖啡全产业链优势,湖南高桥大市场咖啡销售额达10亿,销售咖啡豆2000吨,同比增长26%,其中非洲咖啡豆占销量的40%。
对上游供应端,在非洲设立咖啡采购服务中心,引入专业机构进行非洲咖啡供应商对接以及源头品控等;对加工端,携手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深加工园,推进咖啡仓储、加工、研发等;对供应链金融端,建立咖啡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向进口企业提供提单融资,信用证融资等融资手段;对下游销售端,建设的“非洲品牌仓”中有60%为咖啡品牌……
开放的“朋友圈”——源于走出去递上“橄榄枝”,也源于引进来再出发
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陆海之间再联通。
开放雨花,主动牵手非洲。
就在今年,雨花区块人员跟随长沙市经贸代表团,奔赴尼日利亚和乌干达,进行访问考察。这是3年疫情以来,长沙市首个出国访问团。
参加的成员中,既有雨花区对项目对接、产业牵手的规划者,也有着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具体“牵头人”。责任与职责明晰,便于意向项目和企业能直接找得到“娘家人”,更能加快投资与合作的效率。
雨花区企业也在这里寻觅到机遇,扩大了“朋友圈”。如对接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能构建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展示销售、售后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全产业链条;发展贸易新业态,高桥大市场可借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探索工业制成品、日用消费品与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之间的易货贸易;推进“投资带贸易、外经促外贸”合作模式,雨花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将携手尼日利亚湖南经济贸易合作区,共建经贸合作园……
今年,雨花区还将牵手非洲“金芒果”卫视运营中心,向更多的非洲国家讲好雨花故事、传播雨花声音。
开放雨花,张开双臂拥抱非洲。
这两年来,来雨花区做生意的非洲友人多了起来。走进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马达加斯加的精油、埃及香水、肯尼亚紫茶、赞比亚的油画和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津巴布韦的木雕、南非的葡萄酒、塞内加尔的化妆品等,陈列其中。
今年以来,雨花区块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过去单一的展销模式,让中非经贸往来变得更活跃。常设展馆目前采取“1+6+N”的市场化、常态化运营模式,即1个总运营方,6个子运营中心,N个国家馆“馆长”,分别承担了中非经贸对接联络、信息汇集、产品展销、经贸撮合、文化交流等运营职能,真正实现了365天“不打烊”,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在这样的模式下,离非洲政府的理念更近了:多个非洲国家有意愿在常设展馆设立商务或联络中心,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离货源直采更近了:常设展馆今年新引进非洲产品经销商200余家,绝大部分为产品生产商或总代理,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产品性价比更高。
离市民受益更近了:独具特色的各类非洲产品是展馆的一道靓丽风景。市民不仅能享受为期4天的博览会视觉盛宴,还能在雨花区打造的永不落幕的中非博览会中买卖全球。
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契机,雨花区块加强与非洲的互融、互鉴、互通。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已是山花烂漫时,雨花区块将穿越时空,筑造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