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 > 正文

加速推动材料产业实现根本性转变_全球热消息

2023-06-27 14:23:42 来源:光明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拥有6000余年历史的玻璃,古老而又现代。进入21世纪,玻璃发展为新兴领域的关键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受到全球关注。

玻璃的演变是材料创新的缩影。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支撑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这么说,任何实体制造都是材料的系统集成,如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就是由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制造或集成的400万个以上的零部件构成。正是由于材料的先进性、支撑性、引导性特征,使其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

我国是材料大国,已经形成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0.65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6.8万亿元。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材料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同样突出。当前,国际经济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体系化提升我国材料产业的自立自强水平,是参与全球产业链优化与重构的重大课题,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实现材料自立自强,核心在于建成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世界材料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只有建成一批敢于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机制改革“深水区”的国家新型研发平台,才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涌现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才能在重大科技攻关中形成均势制衡或颠覆性突破,才能加速推动我国材料产业实现从自主向自立、自强的根本性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材料领域发表论文数和申请专利数虽列世界第一,但材料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投入强度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关键原因就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因此,实现材料自立自强需要培育应用导向的创新生态,坚持企业“出卷”,高校和科研机构“答卷”,国家战略与市场价值“阅卷”,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再说人才,这是实现材料自立自强的基础。交叉融合正成为材料科学的重要特征,也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要面向全球从各领域、多学科选拔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卓越工程师”。特别要创新用人机制,大胆采用“揭榜挂帅”等激励机制,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为我国材料自立自强厚植根基。

(作者:彭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