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 > 正文

“不赚钱不收费”应成为公募基金标配

2023-06-27 06:56:20 来源:皮海洲


【资料图】

今年6月,新基金发行继续低迷。截止6月25日,6月新基金成立数量仅为80只,而今年3月至5月分别有159只、102只、108只新基金成立。并且在6月新成立基金中,担当主力的债券型基金占比进一步提高,发行份额占总量的比例已经升至62.93%,而5月底这一数字为60.05%。

若与去年同期对比,不仅新发基金数量上有所减少,发行份额下滑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新成立基金6月以来的发行份额为834.09亿份,较上月的716.12亿份有所增长,但较去年同期的1765.31亿份则下滑超过52%。而且在缺乏赚钱效应的背景下,权益类基金产品的发行遇冷情况仍在持续。6月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为176.06亿份,环比减少近四成。

基金难卖已成业内的共识。毕竟目前的市场缺少赚钱效应,投资者也包括投资基金在内,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投入得越多,亏损也就越多。而被称为专家理财的投资基金也不例外,并没有为投资者起到避风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自然也就不愿意继续申购投资基金了,当然也包括不会参与新基金的申购。

而且在基金投资亏损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收取办法也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诟病,甚至成为市场攻击的目标。比如,2022年公募基金累计亏损达到1.47万亿元,却共计收取了1458.26亿元的管理费,这实在是在抽投资者身上的血,其管理费的收取直接加大了投资者的损失。因为不能与投资者共患难,投资者自然也就难以认同基金的这种做法。

当然,投资者并不反对投资基金收取管理费。在基金为投资者赚钱了的情况下,基金收取管理费,投资者是能认同的。但基金为投资者理财,把投资者的资金弄亏损了,不仅不承担投资者的损失,仍然还要收投资者管理费,这是投资者不能接受的。也正因如此,在市场没有赚钱效应只有亏损效应的情况下,投资者认购新基金的热情下降,这就太正常不过了。毕竟不投资还不亏损,何必要将钱送给基金亏掉呢?

要破解这个问题,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市场产生赚钱效应。所谓“一俊遮百丑”,基金只要能够赚钱,任何问题都将不成为问题。哪怕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方法并不合理,投资者也能包容。毕竟基金为投资者赚钱了,投资者也就知足了。但如果是亏钱,那么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方法也就为投资者千夫所指,“不赚钱不收费”也就成了投资者的呼声,实际上,被称为“专家理财”的投资基金,如果不能赚钱,咋还有脸收取管理费呢?

正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今年5月23日招银理财发行的一款类公募基金产品“招卓价值精选类权益类理财产品计划”,就受到了业内的极大关注。该产品是一款权益类公募产品,其产品有80%-95%的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其余资金主要投资固定收益资产,与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较为类似。

该产品受到关注,是因为该产品调整费率的做法打破了行业固定收费规则。产品说明书显示,如本产品当日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直至该产品累计净值高于1.00元(含)后,管理人恢复收取理财计划固定投资管理费,费率为1.50%/年,每个自然日计提,按月收取。该产品的做法就是投资者通俗所说的“不赚钱不收费”,也即打破了行业固定收费,旱涝保收的收费规则。

这种做法其实是值得肯定的,应该成为公募基金产品的标配。因为这种做法是真正地把基金的利益与投资人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与投资者同甘苦共患难,这也是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做法。相反,旱涝保收的做法完全是置投资者的利益与不顾,是一种牺牲投资者利益的做法。因此,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精神,公募基金都应实行“不赚钱不收费”的做法,这也是促进投资基金提高理财水平的重要举措。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