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 > 正文

全国土地日重庆主场活动在津举行!看江津耕地保护 天天看点

2023-06-27 01:12:20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6月25日

第33个全国土地日重庆市主场活动


(相关资料图)

和耕地保护媒体开放日宣传活动

在江津区举行

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

向市民和中渝媒体展现

我区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的实效

▲中渝媒体参观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展 记者 张渝 摄

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显著

6月25日上午,我区在鼎山街道幸福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细致解读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宣传讲解“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增强了群众保护耕地的良好意识。

▲发放宣传资料 记者 张渝 摄

同时开展的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市民观看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展 记者 张渝 摄

人民网、光明网、中国自然资源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上游新闻、重庆交通广播、重庆科技融媒体等中渝媒体的记者,以及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共同参观了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展。

▲中渝媒体参观江津区耕地保护成果展 记者 张渝 摄

该展览不仅图文并茂呈现了我区各地耕地恢复补足、土地整治、复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系统科普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还推出了“守望绿水青山 镜遇美好江津”摄影展,多角度展示江津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中渝媒体记者点赞福德村、黄桷村

随后,一行人深入田间地头,先后参观了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土地整理项目、李市镇黄桷村耕地恢复补足情况。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 记者 张渝 摄

蔡家镇福德村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总投资1737万元,建设规模达227公顷,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1年11月竣工。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旱改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提高项目区耕地的田块规模化率和梯田化率,提升灌溉排水能力,改善农户的生产、出行条件,提高耕地等级和粮食产能。

▲翠绿丝瓜 记者 张渝 摄

按照村集体统一耕种和农民自主耕种的种植模式,同时有效利用江津作为全国唯一大城市城郊型天然富硒区这张名片,种植富硒生态农产品,售卖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

▲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土地整理项目 记者 张渝 摄

“用好富硒土,带着百姓富”,土地整理为福德村民带来了优质富硒土,更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将原来的撂荒地变成了村里的“富”“希”地,一副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富春山居图”正在福德村徐徐展开。

▲李市镇黄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蔬菜种植技术负责人介绍 记者 张渝 摄

李市镇积极探索以“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以政府为引领,企业(技术人员)为纽带,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科学举措,推进耕地恢复补足工作,多项举措获显著成效。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将乡村治理同耕地保护“网格化”动态巡查相结合。村与村之间开展“赛马比拼”,制定个性化奖惩方案,并加强镇、村、社三级队伍的耕地保护业务培训。

◆二是大力回引技术型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机特色蔬菜种植。支持村集体办企业,整合土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种植。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综合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格局、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种植状况等对其进行引导,通过间种、套种、轮种,让其获得“双生”效益,变被动恢复为主动耕种。

▲中韩合资新多宝缸豆 记者 张渝 摄

李市镇黄桷村正是李市镇做好耕地恢复补足的缩影。在李市镇黄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种植基地,新种植的翠绿丝瓜、中韩合资新多宝缸豆、华珍水果玉米等,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华珍水果玉米 记者 张渝 摄

“这种丝瓜好长呀,而且能屈能伸!”“这玉米是双生的,一窝栽了两株,极大增加了产量。”“我们约个时间,带上家人来采摘绿色蔬菜。”“我已经发朋友圈了,这么好的蔬菜值得分享出去!”中渝媒体记者们纷纷点赞。

全媒体记者:张   渝

视频记者:林应竞

视频编辑:赖   婧

编辑:马世豪 编审: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袁孝椿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标签:

返回顶部